視力保健 近視控制
近視有什麼影響?
假性、真性近視須由醫師散瞳診斷
近視是一種疾病,度數增加的同時也讓眼睛不斷變大、變長;除了造成視力模糊,也大幅提高眼睛疾病發生的機率。
若沒控制近視,平均每年增加50~100度。

正常的眼睛
影像聚焦在視網膜上,視力清晰。

近視的眼睛
眼軸過度增長,讓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造成視力模糊。

近視控制-周邊離焦
特殊光學設計,部分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有效減緩度數增加。
為什麼要做近視控制?
每一度的近視增加,都讓病變的風險倍數升高;
越早開始視力控制,就能減少更多疾病風險。
*每增加100度近視,
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將會增加67%。
*每控制100度近視,
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將會減少40%。

白內障(右)
視野比較

青光眼視野

黃斑部病變視野

視網膜剝離視野
注意用眼習慣
近視控制是醫師、家長和孩子三方面合作;
若生活習慣不佳,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控制往往效果有限。

每天戶外兩小時
多做戶外活動,下課不關在教室內
上學、放學前後各休息20~30 分鐘
假日盡量安排戶外行程。

看近超過手臂距離
坐姿正確,不趴著看書或3C產品。
孩童不手持書或3C產品,建議使用立架放置在50-60公分以上距離 (越遠越好)

看近30分鐘
休息10份鐘
適時讓眼睛看遠放鬆休息
選擇適合孩子的近視控制方案
近視控制是醫師、家長和孩子三方面合作;依照生活習慣、孩童喜好做選擇,並確實配合療程,才能達到最有效的控制。
孩子的生活習慣
- 是否經常運動?
- 是否很在意外表?
- 是否喜歡戶外活動?
- 睡眠時間是否充足?
家庭的生活習慣
- 是否經常出遊?
- 是否常有露營等戶外活動?
家長的生活習慣
- 是否有時間帶孩子回診?
- 是否能監督孩子清潔鏡片?
QA
近視控制治療方案比較
散瞳劑
- 使用方式:睡前點藥
- 減緩效果:30%~70%(濃度不同)
- 優點:費用較低
- 缺點:
- 搭配眼鏡、隱形眼鏡才能看清楚
- 若隨意停藥;度數會增加較快
- 高濃度會畏光;看近時不清楚
- 適合族群:
健保給付;費用較少
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
- 使用方式:日間配戴
- 減緩效果:50~60%
- 優點:
- 每日拋棄;安全方便
- 無須搓洗;出遊不用帶藥水
- 運動安全;戶外活動意願高
- 視力穩定;全天保持清晰
- 異物感低
- 不須擔心遺失、損壞費用
- 缺點:
- 取下隱形眼鏡後,須搭配眼鏡矯正
- 一周須戴6天,居家上課也要配戴才有效
- 適合族群:
- 忙碌的家長
- 不想清潔鏡片
- 重視睡眠品質、發育
- 睡眠較少的國高中生
- 喜愛運動、戶外活動
- 在意外表的孩童
角膜塑型片
- 使用方式:夜間配戴
- 減緩效果:50~60%
- 優點:
- 白天不須帶眼鏡
- 運動安全;戶外活動意願更高
- 缺點:
- 需家長監督清潔鏡片
- 夜間配戴;需睡眠充足、穩定
- 晚上視力不穩定
- 異物感較重
- 有破損、遺失風險及費用
- 適合族群:
- 喜愛運動、戶外活動
- 白天不想戴眼鏡、隱形眼鏡
- 睡眠時間充足
- 能夠定期回診
- 在意外表的孩童
近視控制框架鏡片
- 日間配戴
- 減緩效果:30~60%(依產品不同)
- 優點:
- 無侵入性;不接觸眼睛
- 可選擇眼鏡造型
- 缺點:
- 運動時需注意安全
- 需要孩童配戴意願高;
- 配戴時間少影響效果
- 外觀可能受影響
- 適合族群:
- 不想接觸眼睛
- 喜歡配戴眼鏡
近視控制 常見問題 Q&A
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來做視力檢查?
只要小朋友學會比缺口的上下左右,即可來量視力^_^
小朋友有近視,一定要戴眼鏡嗎?
一般來說,低度近視不一定必要配鏡,但「足度配鏡」的控制效果最佳。
「足度配鏡」指的是有多少眼睛真實度數(散瞳後)配多少度眼鏡ˋ,減少因看不清楚而越貼越近的情況。
戴了眼鏡是不是就「ㄉㄧㄠˊ」了,之後脫不下來?
真正無法改變的不是因為「開始戴眼鏡」,而是一但近視了無法回退(像身高一樣,長高了無法變矮),配眼鏡只是幫助看得清楚,並不會越戴越糟糕。
有近視了,該如何控制近視?不控制會如何?
注意生活用眼習慣及醫療相關介入:
如何玩出好視力?
多參加戶外活動,尤其輕微陽光能增加眼睛多巴胺分泌,讓眼睛、身心靈適當放鬆,是控制近視最佳良方。
高度近視所帶來的問題
高度近視不是只是度數高,更可能影響一生視力健康
許多人以為近視只是配副眼鏡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卻忽略了**「高度近視」是一種漸進性眼病**,長期下來可能對視力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什麼是高度近視?
當近視超過 -6.00 度(600度) 或眼軸長度超過 26.5 mm 時,即屬於「高度近視」;而隨著眼軸不斷延長,眼球壁變薄、視網膜與脈絡膜也會受到牽扯與損傷。
高度近視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
視網膜剝離
因眼球變形拉扯,視網膜變得脆弱、容易裂孔,甚至剝離,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永久失明。 -
黃斑部病變(myopic maculopathy)
高度近視者的黃斑部(負責精細視覺的區域)可能出現萎縮、裂孔,甚至出血,導致閱讀與中央視力模糊。 -
近視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Myopic chorioretinopathy)
這是高度近視進展後的慢性退化性變化,可能發展為脈絡膜新生血管(CNV),進一步導致出血、瘢痕,最終造成不可逆的中心視力喪失。 -
青光眼與白內障風險增加
高度近視者罹患開角型青光眼與早發性白內障的機率明顯高於一般人,視力品質在中年後更易受到威脅。
散瞳劑有危害嗎?社團媽媽說
散瞳劑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用在近視控制已有將近30年,多項研究證實效果:
🔹 散瞳劑的醫學使用歷史:超過100年
-
**阿托品(Atropine)**自19世紀開始就被眼科使用,用來擴瞳檢查、治療虹彩炎或睫狀肌痙攣等。
-
它是一種天然來源的藥物,從顛茄(belladonna)植物提煉而來。
🔹 散瞳劑「用於近視控制」:近30年的研究成果
-
1990年代末期~2001年:台灣的國衛院與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開始進行相關研究。
-
2001年:第一階段 ATOM study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在新加坡發表,使用1%阿托品發現能有效減緩近視加深,但副作用明顯(如畏光與閱讀模糊)。
-
2012~2016年:ATOM 2 study 研究低濃度(0.01%、0.1%、0.5%)阿托品,證實 0.01%阿托品對近視控制仍有效、副作用卻明顯減少,這項研究奠定了低濃度阿托品的臨床應用基礎。
-
2019年後:更多研究如 LAMP study(香港)、CHAMP study(美國) 等相繼證實低濃度阿托品對控制小兒近視安全又有效,並逐漸在全球推廣。
近視控制有哪些方法?散瞳劑、一般眼鏡、角膜塑型片、軟式近視控制隱性眼鏡、近視管理鏡片,如何選擇?
一但近視最基本的控制是散瞳劑加足度配鏡,
若是有其他考量,例如小朋友無法配合戴眼鏡或是無法點散瞳劑,可以有其他選擇:
角膜塑型片:歷史最久,控制效果佳,夜間配戴足夠後,白天不需要配戴,適合白天不方便配鏡的小朋友。
軟式隱形眼鏡:以離焦技術來控制眼睛近視發展,一天配戴足夠時間效果不錯,適合無法清潔塑型片、睡眠時間不足的小朋友。(角膜塑型片需搭配足夠睡眠時間壓角膜)。
近視管理鏡片:配戴外觀類似傳統眼鏡,但鏡片本身有特殊透鏡具離焦設計,可以增加控制近視效果。
遠視存款的概念是如何?
👁 為什麼遠視存款很重要?
-
孩童在6~8歲前若就已經沒有遠視(眼度數是0或變為負數),就代表「遠視存款花得太快」或「提早耗盡」,這樣將來發展成近視的風險大幅提高。
-
根據研究,有足夠遠視儲備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近視機率明顯較低。
🧠 比喻
就像父母幫孩子開設教育基金帳戶,如果提早把錢花光,未來學費會很吃緊;同樣的,如果眼睛在低年級時就沒有遠視存款,進入成長期時眼軸快速拉長,就容易快速變成高度近視。
👩⚕️ 醫師會怎麼評估?
-
**使用眼軸測量(如IOLMaster)**來觀察孩子眼球長度是否提早變長。
-
散瞳驗光了解孩子的真實屈光度(是否還有遠視儲備)。
-
醫師會依據孩子的年齡與眼軸長度,對照正常成長曲線判斷是否「儲備夠不夠」。
🔍 常見問題
Q:孩子現在不是沒有近視嗎?為什麼要緊張?
A:如果6歲就已經沒有遠視存款,通常8~10歲就會變成真性近視。提早監控可以延後近視發生的年齡,減少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風險。